来源:大学生记者团作者:见习记者 郑慧发布时间:2019-05-05浏览次数:395
本网讯 “带了水杯的同学请举一下手。”在我校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教师王权的课堂上,“水杯”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的加分项。“哇,个位数,你们下午都不用喝水的吗?”王权惊讶地说,“水里的营养成分可高了,水可以促进机体内的新陈代谢,改善人体免疫力功能。最主要的是人在下午本身就容易犯困,喝水有利于提神,还可以增强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自2016年起,上王权课的学生都知道,水杯加分是课堂的“老规矩”。为了鼓励大家上课带水杯,王权把水杯纳入了平时成绩的考核中,每上课带一次水杯加一分。
在学生眼里,王权的课堂就是一个“百宝箱”,上他的课永远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惊喜出现。除了上课水杯加分这样暖心举动,王权在教授专业知识的时候也让学生惊喜连连。
“来,我们现在每个人将自己的姓名、性别、家乡地址写在小纸条上,上课前收起来。”下课期间,王权留下了这样一项“特殊”的作业。学生们面面相觑:“性别?出生地?老师收集这个干吗?”在学生的讨论中,王权把收上来的纸条整理好,开始讲课:“请大家叙述一下自己了解的腌制品加工方法。”来自武汉的王昊天踊跃分享说:“腊肉,我们家一般用于腌制,腌制时要注意食材的选择,通常选用五花肉或后腿肉,这类肉肥瘦合宜,在腌制的过程中,最好使用缸、瓷盆、砂锅等作为工具。隔3天翻动一次,以便入味均匀,一个星期后便可以晒了。”听了王昊天的发言,其他同学相继也有了不同的见解,“我们那一般用于烟熏腊肉”、“我家乡是风干腊肉”,课程还未开始,天南地北的腌制方法已经从书本里跳出来,跑进了学生的脑子里。
“上课前了解学生背景是很有必要的,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习俗对不同原料的加工方法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可以从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现象转化为课堂上的例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王权说。
“王权老师上课会喜欢背一个背包。”烹调工艺与营养一班的韩坷珂说,“里面似乎什么都有,课堂上的惊喜都是从里面变出来的。”然而,在王权的“百宝箱”中,除了日常上课需要准备的辅助用具,大多数时候都是书籍、剪刀、尺子、铅笔盒(铅笔)和一些小夹子。曾有学生问及原因,王权表示:“老师和学生是一样的,都需要随时随地学习。而老师要做到的是起模仿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林张廷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