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要发个朋友圈,让大家看看我亲手剪的图案!”“写毛笔字也很有趣啊!” “原以为传统文化枯燥,学了这门课才发现乐趣无穷!”在大家的印象里,英语课总是被单词、语法和外文文献充斥。然而,在我校的北四215智慧教室里的英语课,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常见的英语教材与练习册,而是满满一桌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宝贝”:20余支粗细各异的毛笔、一摞造型多样的红色剪纸图案、一捆精致的刺绣针线、几套古朴典雅的茶具……谁能想到,这竟是一门翻译专业英语课的课堂景象。
课程的各类教具。谢欣怡摄
这门课程便是《中国文化概论》,融合中英文讲解和器物文化实操环节,由外国语学院的任课教师唐金凤于2020年开设,目前2023级翻译专业的学生正在修读这门独具特色的课程。
在众多丰富的教学内容中,剪纸文化的双语教学尤为吸睛。为了上好剪纸实践课,唐金凤做了大量精心的准备。她收集了传统的龙凤呈祥、年年有余等饱含美好寓意的经典样式,也有融入现代元素的卡通形象,比如哪吒和时尚花纹。课堂上,由蛇年春晚武汉分会场上的剪纸画面引入,唐金凤先通过中英双语讲解,让同学们学习到剪纸相关的难词翻译、同类拓展词汇和常用短语。随后便进入实操环节,唐金凤为每位同学分发彩纸和剪刀,并展示了我校堵河非遗剪纸传承人周坤的精妙剪纸作品后,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动手尝试,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剪纸作品陆续诞生,有大热电影《哪吒》中的角色申公豹,有形态各异的花卉,有跃然纸上的鲤鱼,还有立体的四福字样式。
同学们在课上进行剪纸。谢欣怡摄
在书法课上,同学们在了解书法相关的历史、笔画以及文房四宝等英文表达之后,用唐金凤准备的毛笔练习基本笔画;武术课上,唐金凤则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止戈为武”的来历,各式拳法的英文表达,同时让同学们学习八段锦的一招一式;京剧课很是热闹,唐金凤向同学们介绍了日韩两国代表的戏剧团,对比各国文化异同,详细讲解了京剧的角色、脸谱、动作内涵,同时让同学们自己学会唱一段京剧;为了让同学们真切体验刺绣的魅力,她则带来了针线以及白布粉布等教具。
课程的各类教具。谢欣怡摄
2023级翻译一班的方陈龙说:“作为一名翻译专业的学生,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限。过去,电视里的京剧表演让我提不起兴趣,本以为和自己专业不相关,没想到它充满了乐趣,让我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它们的一些知识。课程中,对不擅长手工的我来说,刺绣极具挑战。但在唐老师的鼓励下,我沉浸其中,亲手绣出作品,不仅体会到静心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更挖掘到了全新的兴趣点。”
唐金凤表示,开设这门课程,既是源于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也是响应文化自信的时代号召和学院的教学要求。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她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同时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询问擅长剪纸的同事周坤以及了解武术的工会同事来准备各种不同的教具,她说,准备教具的过程是有幸福感的。
唐金凤进行授课。谢欣怡摄
据悉,本课程的选用教材经过2025年改版,其教学内容从原先传统的理论典籍知识如孔孟之道、道德经、楚辞转变为对书法、剪纸、武术、京剧、刺绣、茶饮等中国传统器物文化的介绍。对于这一转变,唐金凤表示,希望通过这门“器物文化实操+中英文讲解”的趣味课程,学生们能在中英双语的环境下有所收获,找到新的乐趣和方向。
“一旦陷进去了,你就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是很有趣的。通过沉浸式教学体验,同学们可以在亲身实践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像剪纸这样的民间艺术,同时结合专业的外语知识,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推动者。”唐金凤说。
(编辑 张思渊 毛雨晴)
(图片 谢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