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抗战精神

发布者:范勇发布时间:2025-04-01作者:党委宣传部浏览次数:10

春和景明,清明将至。英雄闪耀,追思悠悠。纵观华夏大地,先烈们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正逐步变为现实,新时代的中国,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翻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革命英雄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我们前行。

清明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在“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祭奠先人之际寄托哀思、凝聚亲情,我们在“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踏青出游之时遍观美景、放松身心。抚今追昔,饮水思源,伴随时代的发展我们也不能忘记,从“青山有幸埋忠骨,烈士墓前抚英魂”继承烈士遗志、厚植家国情怀,从“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缅怀先烈增进民族情感、凝聚爱国共识。

回望历史,从夏明翰“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的豪气干云,到刘仁堪用鲜血写下的“革命成功万岁”的视死如归,再到陈树湘“断肠明志”的英勇事迹随处可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21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为了理想中“可爱的中国”,革命先烈高举信仰的火炬,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洪流之中。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重读红色家书,重温红色故事,在抗日战争中江姐、赵一曼、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许许多多的英雄烈士前仆后继,英勇牺牲,他们“头可断、血可流”、视死如归,为真理而斗争,为国家而牺牲,以鲜血付出,“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激励着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是历史形成的,其作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些英烈更是历史天空中最闪亮的坐标,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炬,始终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走过千山万水,仍要不断跋山涉水。红色基因都时刻不能忘、抗战精神不能丢。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抗战精神薪火相传,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共同创造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辉煌。


(编辑 张思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