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关乎着国本、国运。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上,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伟力,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凝聚磅礴伟力
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和目标,每个国家都应结合自身实际作出路径选择。纵观当今世界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无不深深植根于各自国家与地区悠久而深远的文明积淀与历史传承。中国式现代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重大实践创新成果,绝不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路径的简单模仿或复制,而是对自身文明形态的历史性超越,是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持续发展。因此,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为指引。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深远持久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古老的中华文明,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指导现代化建设,让中国式现代化拥有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持,得以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彰显特色、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了“两个结合”。从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到深入推进“两个结合”,再到开创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主动将思想和文化作用于未来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凝聚了磅礴伟力。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汇聚实践力量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充分证明了其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探寻中华文化发展的现代新范式,推动中华文明日新又新、革故鼎新,铸就了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探源殷墟、解码中华文明起源,到成立中国国家版本馆,努力建成赓续中华文明的“种子基因库”,再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习近平文化思想抚今追昔、守正创新,系统揭示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阐明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独具的卓越优势,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对古代文明的简单延续,更不是其他国家现代文明的“再版”,而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衔接的优秀文明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开放包容原则,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不断汲取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让经由“两个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阐明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关键,形成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理念与创新原则,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打开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新空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一个民族的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一旦出现重大问题,其引发的后果往往比其它领域更为严峻、更为深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多,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工作放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来看待,对文化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做了深入剖析和科学谋划,深化了对新时代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包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等在内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篇章,为如何赋予民族复兴以持久而强大的精神力量指明了方向。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到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再到明确文化强国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习近平文化思想构建了一系列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理论观点,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点亮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指路明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竭的思想动力、强大的精神支撑、更为先进的文化力量。
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历史和现实表明,人类文明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唯有尊重文明多样性,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始终以“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在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下,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被视为威胁,严重阻碍了世界各国文明的和谐共生和共同繁荣。与此截然不同的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而不同”的智慧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生动诠释了“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中国智慧。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积极讲好中国故事、聆听世界声音已然成为破解“文明冲突论”的一把利器,促成了中国与世界的深度对话和双向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深刻洞察世界文明发展之大势以及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通过一系列全球性的文化新主张新倡议,以“中国之答”深刻回答了“世界之问”,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现代文明=西方文明”的迷思,引领了人类文明形态的伟大变革。中华民族不仅在五千年历史长河里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足迹,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积极构建全球治理的宏大格局,为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