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白玛列珠(右)讲述带领团队在藏区支教的苦与乐 记者刘斌 摄
“看见他们的笑脸,我就感到满足,我无法承诺给他们一个未来,但至少这一刻,与他们在一起,我真切地想要看到他们成长。”昨日,武汉商学院门巴族男生白玛列珠登上长江日报和武汉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第127期市民大讲堂,分享他热心支教的感人故事。
来自西藏墨脱县的白玛列珠今年22岁,是武汉商学院2014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2年前,他跋山涉水,从家乡来到武汉求学,他热心支教的故事犹如他的名字和家乡纯净而美丽,一如他清澈而动人的歌声。
他是村子里出来的第二个大学生
“扎西德勒!”穿着民族服装的白玛列珠走上讲台,首先用家乡话向大家问好。他说,从家乡墨脱到武汉,要坐2天汽车和3天2夜的火车。
白玛列珠说,家乡在他上高中时才有与外界相通的公路,长期以来一直很闭塞。
门巴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县和错那县,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白玛列珠说,他是村子里出来的第二个大学生。“当时选择来武汉读大学,就是抱着想来见识一下外面世界的目的”。
支教半个月,分别时孩子们个个哭得很厉害
说起第一次支教经历,白玛列珠说最大的感受是:“看见他们的笑脸,我就感到了满足。”
2014年12月,在武汉上学的白玛列珠通过家乡同学QQ群了解到,在墨脱有一支白玛岗支教队招募志愿者,这个支教队成立于2009年,已有百余位志愿者在墨脱县开展支教活动。他马上报名参加,一放寒假就赶回家乡,在家里没呆上一天就跟着志愿者们坐车前往墨脱县帮辛乡小学支教。
“帮辛乡比较偏僻,路是新修的,十分险峻。”白玛列珠说,他们一行6人,4个男生2个女生,坐了差不多一整天的车才到达帮辛乡小学。
帮辛乡小学学生将近200人,白玛列珠在此支教了17天。他说,学校师资极为匮乏, 没有音乐老师也没有美术老师,他们就教孩子们画画、唱歌。除了给孩子上课外,女生们起早床给孩子们洗脸,晚上给孩子们洗衣服;男生给孩子们剪头发,带他们玩游戏。
“家乡目前还比较贫穷,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让我难忘。”白玛列珠说。在帮辛乡小学支教半个月后,到了孩子们放假的时候,白玛列珠为他们开了一次文艺晚会和大家告别。
第二天,家长来接孩子,孩子们依依不舍,个个哭得很厉害,白玛列珠躲在房里。“我怕看到他们不愿分别的脸,我觉得一切辛苦与付出都是值得的。”白玛列珠说。
建在斜坡上的操场是历届小学生接力挖出来的
“这是支教时当地学生用的课桌,学校条件很差,几个同学只能挤在一张小课桌上。”现场,白玛列珠分享了他支教时拍摄的一组照片。他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这是第二次支教时,经过一个塌方山路的照片。照片上,一条狭窄险峻的山路,一行人正艰难地通过一个积雪塌方路段。
白玛列珠说,第二年寒假,他再次踏上了返乡支教的路途。与他一起的,还有30名白玛岗支教队队员,他们分赴墨脱德兴乡、帮辛乡、加热萨乡3个支教点的3所小学。此时,白玛列珠已成为白玛岗支教队负责人。
这次从墨脱县到达各乡支教点没有交通工具,长长的山路全靠自己走,而白玛列珠一行人还搬着捐给孩子们的物资。他所支教的加热萨乡小学环境更艰苦,学校有近200名学生,白玛列珠等6名支教队员被学校安排3人住一间的木板房。
“天气很冷。”白玛列珠说,除了上课,队员还要参与做饭。当地生活物品极为匮乏,食物单一,中餐晚餐是炒菜米饭,早餐是稀饭馒头。“我们都是等孩子们吃完才吃,怕他们吃不饱。”
白玛列珠还向大家展示了一张当地小学生在操场上活动的照片。他说,这是他难忘的一个场景,这个建在一处斜坡上的操场虽很简陋,但它是这所小学每一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一点点挖出来的。
他演唱的《墨脱邀请您》被选为县歌
白玛列珠被称为“校园歌王”,昨日他一展歌喉,用独特的家乡语言,用吉他弹唱了一曲《爱在白玛岗》,歌声娓娓动人,台下听众报以热烈掌声。
“这是我的第一首原创歌曲,表达了我对家乡的怀念和赞美。”白玛列珠说,家乡落后闭塞,他以前一直以为自己生错了地方,一心想离开这个地方,离开家乡以后,现在再回头看,才发现家乡及家乡的父母亲人,才是自己最浓烈的思念。
“大学毕业后,我肯定要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的电子商务发展做贡献。”白玛列珠说,他的人生目标很明确。
“我只是单纯地喜欢音乐。”白玛列珠说,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爱好”在别人看来是一种“天赋”。白玛列珠嗓音纯粹干净,由他演唱的《墨脱邀请您》被选为墨脱县县歌,他用声音为家乡代言。
担任白玛岗支教队负责人后,他开始到武汉的一些高校,以演唱的方式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他说,今年的支教活动准备招募40名志愿者,除藏族大学生外,还希望更多外地大学生参与进来,而且尝试进村支教,给家长们开讲座。他说,没有资金是最大的困难,目前讲座用的一些设施如黑板、投影仪之类还没着落。
互动>>>赴藏区支教不用担心语言障碍
昨日,听说白玛列珠负责的白玛岗支教队招募志愿者,很多大学生听众跃跃欲试。
一位大一女学生问:志愿者去藏区支教,要进村子直接和家长交流,如何解决语言交流的障碍?
白玛列珠说,这个问题不大,当地的小学生都会说汉语。家长虽不会说汉语,但他们中的许多人能大致听懂汉语,当地的大学生志愿者也充当翻译。
“请问,对志愿者有什么具体要求?”一名大学生问。白玛列珠回答说:最重要的一条是身体要好,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高原环境;另一方面,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去藏区的路费和生活费必须由志愿者自己解决,目前支教队还没有条件解决此类费用问题。
(原载 长江日报2016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