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媒赞楚菜博物馆:讲好舌尖故事飘扬荆楚味道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1-02作者:浏览次数:30

       【按】6月1日,楚天都市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对我校开办楚菜博物馆表示肯定。6月1日,该报第三版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我校楚菜博物馆。

讲好舌尖故事 飘扬荆楚味道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肖杨

       我省首家地方菜博物馆——楚菜博物馆,近日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官湖畔的武汉商学院。100多组菜品模型、数十件饮食文物,为你讲述“舌尖上的湖北”。(本报昨日报道)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诚如孟子所云,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饮食习俗,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饮食特征。饮食绝不只是吃,更是文化的窗口和载体。

(5月31日,整版篇幅介绍我校楚菜博物馆。)

       楚菜有近3000年历史。创建楚菜博物馆,可以让人细细品尝鉴赏正宗的楚菜珍馐,从舌尖上感受荆楚大地上的市井百态;也能与饮食文物、珍贵菜谱超时空对话,从中品味湖北菜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端午节为例,每年的五月初五,荆楚有菖蒲浸酒,门插艾叶,吃蒜苗烧鳝鱼,包粽子的习俗,荆楚饮食文化正是在这样的生活图景中代代相传,形成我们共通的情感体验。寻常一碗热腾腾的藕汤、一个个酥软的豆腐圆子、一口口嚼劲十足的楚味鸭颈,这些熟悉的味道,氤氲着亲人的挂念,牵动着地方的记忆,泛起浓浓的特色滋味,融入我们共同的文化血脉。

       尽管“楚菜”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我们也有引以为傲的流派风味,有津津乐道的美味小吃,各色菜品也琳琅满目,但为外人所知的并不多,甚至源自黄州的东坡肉,竟成杭州名菜;武汉人首选的热干面,也没能像兰州拉面那样响遍全国。对这一尴尬现状,早有共识认为,湖北不缺菜,缺的是餐饮的文化和故事。一方面我们缺乏对楚菜文化的整体宣传,另一方面,对一些传统的餐饮老字号来说,仍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没有放开手脚,主动让荆楚味道走出去。

       今年4月,湖北6000多家餐饮企业共同发出呼吁,将“鄂菜”更名为“楚菜”。眼下楚菜博物馆揭开面纱,推动楚菜文化的创新发展,要使湖北菜更富历史文化内涵,仍需不断统筹挖掘,尤其是要讲好舌尖故事,飘扬荆楚味道,让人们想吃爱吃,并能方便吃到。唯有在继承与推广中,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更好打响楚菜名号,让楚菜名扬天下。

(编辑  商轩)